1)对依据GB/T 29319-2012《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开展的电能质量测试,测试测量设备包括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和数据采集装置等。测量设备准确度的要求,数据采集装置通道带宽应不小于10MHz。
电能质量测量装置应符合GB/T17626. 30的要求,测量装置的闪变算法应符合GB/T 17626. 15的要求。
(2)对依据Q/GDW 617《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和Q/GDW 618《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测试规程》开展的电能质量测试,电能质量测试装置应满足GB 19862、DL/T1028的技术要求,并符合IEC 61000-4-30 Class A测量精度要求。
(1)电网条件。
光伏发电系统停止运行时,并网点处相关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电压谐波总畸变率在10min内测得的方均根值应满足GB/T 14549的规定;
2)电网频率10s测量平均值的偏差应满足GB/T 15945的规定;
3)电网电压10min方均根值的偏差应满足GB/T 12325的规定;
4)电网电压三相不平衡度应满足GB/T 15543的规定。
(2)三相不平衡度检測。
1)三相电压不平衡度检测步骤如下:
a)在光伏发电系统公共连接点处接入电能质量测量装置;
b)运行光伏发电系统,从光伏发电系统持续正常运行的功率开始,以10%的光伏发电站所配逆变器总额定功率为一个区间,每个区间内连续测量10min,从区间开始按每3s时段计算方均根值,共计算200个3s时段方均根植;
c)分别记录其负序电压不平衡度测重量值的95%概率大值以及所有测量值中的值;
d)重复测量1次。
注:一个区间的终点取测量日光伏发电系统持续正常运行的功率。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为监控和调度管理配电网所有10kV配电变压器开关及设备等提供了技术支撑。分布式光伏的接入使得配电网结构由单电源变为双电源或者多电源结构,对于智能配电网,可通过在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点开关处加装操作机构、TV、TA,保证设备具备实现“三遥”的条件,加装后备电源,保证开关在失电情况下的不间断控制。通过添加的装置实现有功、无功、电压、电流等信息采集及上传功能。
配电自动化系统综合气象情况、负荷需求等信息,可对配电网运行进行动态模拟,建立运行预测方案,从而调整配电网潮流分布,降低运行风险,提高供电可靠性。
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更好地对配电网潮流进行相应管理,通过分析节点电压、功率分布等情况,对相应设备进行调整,以保证配电网系统正常运行,并通过对配电网区域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更经济合理的规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