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网后,缺陷管理需要注意事项如下:
(1)缺陷管理遵循闭环管理原则,闭环管理程序全过程包括:发现缺陷-登记缺陷-审核缺陷-安排检修-消除缺陷-运行验收。
(2)配电运维人员发现缺陷时,应根据缺陷严重程度分为一般缺陷(Ⅲ类)、严重缺陷(Ⅱ类)、危急缺陷(I类)。按照缺陷严重程度安排工作,进行消缺处理。
(3)缺陷由班组上报至配电运检部门运维专责。对于不需要进一步上报缺陷,配电运检部门运维专责对缺陷进行审核后,交由部门检修专责安排消缺,对于需要进一步上报的缺陷,应及时上报安排消缺。
(4)配电运检部门定期(或及时)开展缺陷的统计、分析和上报工作,分析缺陷产生原因、产生规律,并掌握消除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预控措施。
(5)公共电网设备停电消缺和检修,应提前告知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用户。一般缺陷的消缺应按照计划停电的要求提前与分布式光伏上主进行沟通;危急缺陷处理时,可直接断开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隔离故障;严重缺陷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6)设备维护部门根据缺陷通知,不需停电的缺陷自行安排处理,需要停电的缺陷随月度停电计划上报。
逆变电源处于非计划孤岛运行状态时会产生以下严重后果.
1)当分布式发电系统处于孤岛时可能会对电力线路的维护人员造成伤害。因为电力系统停电后,本应不带电的线路和设备由于分布式发电系统的作用而电;
2)当电力系统不再能控制孤岛状态时,电源的电压和频率可能会对孤岛系统中的用电设备产生一定的损害;
3)当孤岛系统和电力系统电压相位相差很大时,可能引起孤岛系统并网重合闸再次跳闸甚至损坏发电设备和其他已连接设备。
根据IEEE Std.929和UL1741规定,所有的并网逆变器必须具有反孤岛效应的功能。同时这两个标准给出了并网逆变器在电网断电后检测到孤岛现象并与电网断开的时间限制。
GB/T 19939《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中规定,当光伏系统并入的电网失压时,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将光伏系统和电网断开,防止出现孤岛效应。当电网失压时,防孤岛效应保护应在2s内动作,将光伏系统与电网断开。
GB/F 29319《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中规定,光伏发电系统应具备快速检测孤岛且立即断开与电网连接的能力。防孤岛保护动作时间不大于2s,且防孤岛保护还应与电网侧线路保护相配合。
1)线路发生故障时,分布式光伏侧电流保护动作,逆变器检测到电网状自动将分布式光伏切除,随后线路故障处保护断开,通过检修人员确认分布式光伏已经切除,方可进行故障检修的相应操作,通过试合闸等操作排查线路故障以进行故障定位及故障维修。
2)故障排除后可进行合闸操作,先对线路部分进行合闸操作,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将在供电恢复正常后启机。
3)若分布式光伏故障造成线路保护动作,对线路其他地区用户产生影响,此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自动停机,检修人员在确认分布式光伏离网后方可进行试合闸操作,恢复线路所带用户正常用电。分布式光伏故障排除后可再进行并作,通过光伏逆变器保证输出电能质量符合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