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配电网,其调度自动化啕容应当包含调度管理关系确定、系统远动配置方案、远动信息采集、通道组织及二次安全防护、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等内容。正常运行中对调度方面的技术要求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并网接口装置具备与电力蓀统调度机构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能力,同时通过装置的远距离传输功能,能够采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网状态、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发电量等电气运行工况,上传至电网调度机构。
(2)自发自用的分布式光伏发电不考虑系统侧对其功率控制。余量上网/统购统销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当调度端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有功率控制要求时,需明确参与控制的上下行信息及控制方案。
(3)远动信息上传宜采用专网方式,可单路配置专网远动通道,优先采用电力调度数据网络;条件不具备,或接入用户侧且无控制要求的,可采用无线公网通信方式,但应采取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4)并网接口装置能够实现对时功能,以满足远动系统及测控装置的需求。
(5)系统通信通道安全防护需符合电三监安全[2006] 34号《电力二次系全防护总体方案》、GB/T 22239《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以及电力企业制定的关于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方面的相关规定。、
含储能系统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可以作为后备电源,在线路发生故障时启动,为停电用户供电,尤其是对:于关键的负荷,分布式光伏发电作为紧急后备电源与电池、换流器联合保证其不间断供电。虽然分布式光伏对于故障发生频率没有影响,即年平均断电次数不变,但是断电时间却因为分布式光伏的后备作用而大大减少,即年平均断电时间减少,从而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分布式光伏具有削峰作用。在白天用电高峰和电价高峰期间,分布式光伏电减少了用户用电费用的同时减轻线路负荷,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接入系统技术要求
(1)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可以专线或T接方式接入系统。
(2)接入用户侧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可采用无线公网通信方式,但应采取信息安全防护措施;送出线路的继电保护不要求双重配置,可不配置光纤纵差保护。
(3)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调度管理按以下原则执行:10kV接入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纳入地市或县公司调控中心调度运行亍管理,上传信息包括并网设备状态、并网点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发电量,调控中心应实时监视运行情况。380V接入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暂只需上传发电量信息。
(4)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应在逆变器功率输出汇集点设置易操作、可闭锁且具有明显断开点、带接地功能的开断设备。
(5)接入用户侧光伏发电项目。不要求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
(6)分布式光伏发电所采用的光伏逆变器应通过的资质机构的检测或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