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网、解列。由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分别接入厂区配电室380V母线并网发电,当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因本体内部故障解列时,不会对该线路其他用户造成停电。
2)继电保护配置及动作。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接口装置需配置三段式电保护,过欠压、过欠频保护等,对于线路重合闸功能应投检无压重合,以满足保护需要。
当出线1发生故障时,将造成该线路上所带负荷停电,并网接口装置通过其失压跳闸及低压闭锁合闸功能,按UN实现分布式光伏解列。
若分布式光伏故障,则其自动解列,其低压侧的保护主要依靠逆变器本体防孤岛保护、过流保护及电压、频率异常保护动作。
3)防孤岛保护。由于380v电压等级不配置防孤岛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因此仅采用具备防孤岛能力的逆变器。
线路发生故障时,。并网接口装置将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孤岛现象。孤岛效应发生时,若功率不匹配,那么并网点电压、频率及电压相位差等参数都会发生变化,从而直接发生过欠压、过欠频保护;若功率匹配,则通过主动增加扰动、将电压电流相位差或并网端电压频率和电网频率的误差正反馈至系统方式来使这些参数发生变化,进而触发过欠压、过欠频保护。
配电SCADA(也称DSCADA):指通过人机交互,实现配电网的运行监视和远程控制,为配电网的生产指挥和调度提供服务。
配电主站:配电主站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部分,主要实现配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等基本功能和电网分析应用等扩展功能。
配电终端:安装于中压配电网现场的各种远方监测、控制单元的总称,主要包括配电开关监控终端(即FTU,馈线终端)、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即TTU,配变终端)、开关站和公用及用户配电所的监控终端(即DTU,站所终端)等。
配电子站:为优化系统结构层次、提高信息传输效率、便于配电通信系统组网而设置的中间层,实现所辖范围内的信息汇集、处理或故障处理、通信监等功能。
(1)计量计费管理。
1)计量关口设置原则为资产分界点,即在产权分界点设置关口计量电能表,用于用户与电网间的上、下网电量计量,并将计费信息上传至配电网调度控制中心。对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采用专线方式接入10kV配电网时,计量点设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网点处;对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采用T接方式.
2)在并网点设置并网电能表,用于发电量统计和电价补偿。对于统购统销运营模式,可由关口计量电能表同时完成电价补偿计量和关口电费计量功能。
(2)计量装置技术要求。
1)对于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配电网,关口计量装置需选用不低于Ⅱ类电能计量装置(月平均用电量100万kWh及以上或变压器容量为2000kVA及以上的高压计费用户、10OMW及以上发电机、供电企业之间的电量交换点的电能计量装置)。通过10kV电压等级并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考虑到计量准确度问题,同一计量点应安装同型号、同规格、准确度相同的主、副电能表各一套。主、副表应有明确标识。
2)计量用互感器的二次计量绕组应,不得接入与电能计量无关的设备。电能计量装置应配置的整体式电能计量柜(箱),电流、电压互感器宜在一个柜内,在电流、电压互感器分柜的情况下,电能表应安装在电流互感器柜内。